機電工程學院9月22日報道
9.6號細雨蒙蒙,20級機電學院227名學生左手拎著被褥,右手提著行李箱在彭愛玲院長、范興凱書記、劉凱副院長以及各輔導員、帶隊老師的護送下踏上了前往濰柴雷沃的大巴車。
到達廠區后,安頓宿舍,體檢,緊接著就是密集的三天培訓,由于學生從學校進入企業有個過渡期,有些學生心理出現波動,相關輔導員與企業相關負責人與學生干 部召開緊急會議。

|

|
(組織學生舉辦安全培訓會議) |
經過三天培訓以及心理疏導,學生進入實習狀態,開始下沉車間,讓我們來看看部分學生的表現。
學生快速進入實習狀態 崗位工作認真投入
9.14日上午三位指導教師丁秋林、李廣源、張洪斌在各車間主任帶領下前往車間,了解學生真實工作狀態。通過了解發現,看似獨立的車間,實則環環相扣,看似簡單的擰螺絲工序,對學生來說卻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過程。經過一周的實習,學生已基本掌握基礎技能,已開始適應企業工作節奏。課堂上昏昏欲睡的學生到了車間拿起了扳手、拎起了錘子、課堂上連個三視圖都不懂的學生到了車間對著圖紙安裝起了變速箱,車間那些叮叮當當的聲音在他們的耳邊似乎是美妙的音符。車間繁忙的場景像極了一副清明上河圖,每個人各司其職,各得其所。影響最深刻的有個學生正給車胎擰螺絲,路過問他一天按多少個輪胎,他很有自信的說100個,說完推著跟他一樣高的輪胎去找已經定位好的拖拉機。從那一刻起我明白了學校的良苦用心,明白了學院領導為什么這么安排,這是一份責任,更是對化工學院學生未來找工作時候的負責。
9.16日丁秋林與張洪斌前往廠區了解學生工作狀態,走到楊家政所在車間,大老遠的看到一個瘦弱身子拖著車架到指定位置,衣服后面的白色汗跡清晰可見,濕了又干,干了又濕,就像年輪一樣,可能楊家政只是眾多實習崗位中一名普通學生,但從他的工作狀態中可以看出,這批來雷沃的學生長大了,以前總抱怨學生吃不了苦,嫌這累嫌那累,現在更愿意到宿舍聽他們的心聲,聽他們的抱怨,回到宿舍他們更想向老師傾訴一下一天的辛酸苦辣。
工作之余專心學習 時刻提升自己
9.16日晚8:30,指導教師李廣源與丁秋林一起前往宿舍跟學生確認學籍信息,在確認信息的時候發現幾個比較感動的瞬間。盡管只有一個小地方,電氣專業孟慶宇依然對著視頻學習高數,熟悉的黑板、熟悉的lim,那一刻說不出的感動,電氣專業趙子夢蓋著被子對著電腦學習實踐本科課程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無論身處何地、無論身邊環境如何,總有那么一批學生渴望知識,追求自己的夢想。隨著后期專業課程的開設,學生將會把更多的理論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做到真正的生產實踐性教學。
 |
 |
(電氣專業孟慶宇正學習高數) |
 |
 |
(電氣專業趙子夢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概論) |
離開學校已經半個月,有些學生已經慢慢適應企業的工作節奏,并慢慢有了歸屬感,與班長、段長、車間經理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有些學生已經開始帶徒弟。作為老師始終相信第一份的下廠經歷將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留下一段深刻印象,老師愿意陪他們走過這段短暫的時光。